近期,陈仓区法院民一庭办理了一系列“找人无门,结算未行”的装饰装修合同纠纷案件。针对此类可能涉刑案件中存在的送达难,事实无法查清等问题,3月1日上午,陈仓区法院民一庭庭长邵伟,副庭长何娜娜、邰掌掌前往陈仓公安分局,与该局法制大队负责人、刑侦大队负责人召开了一场务实的座谈会。
会上,邵伟庭长就法院因涉刑移送公安机关立案审查的案件,法院与公检法如何在诉源处进行联动治理的问题提出建议。他提出,此类案件大多为群体性案件,被告下落不明,原、被告账务不清,往往导致法院送达难,案件事实难以查清,群众的诉求期望值落空。为了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希望公安机关在对此类案件立案审查后、决定不予立案前,能够主动与法院诉源治理部门积极联系,与法院一同在诉前指导双方进行账务结算,被告身份信息、地址、联系方式的确认,在诉前尽力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进行司法确认。这种法院提前介入,公安积极配合的诉源治理联动纠纷解决方式,既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法院的送达难、案件事实难以查清等问题,进而提高审判质效,维护司法权威;也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比如诉讼费、律师费及时间成本),从源头上化解双方的矛盾,进而推动陈仓区诉源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诉源治理是现阶段每一个政府部门及基础组织责无旁贷的工作职责和历史使命。针对邵伟庭长的提议,陈仓公安分局法制大队和刑侦大队积极做出反应,表示作为政法单位,愿意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积极配合法院做好这项工作,为陈仓诉源治理工作增砖添瓦,献策出力。
最后,陈仓法院与陈仓公安分局参会人员均表示,开展好诉源治理工作是维护陈仓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双方应持续完善联动交流机制,推动形成工作合力,在联动模式逐渐完善的情况下,尝试成立民刑交叉案件诉源治理工作室,力争将矛盾纠纷就地解决,打造法院与公安诉源治理品牌模式。
积极推进诉源治理工作,是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纠纷源头化解和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成为诉讼大国”的重要论断,近年来,陈仓区法院始终坚持以“司法为民、司法便民、服务大局”为工作主线,积极持续主动延伸司法服务触角,不断加强陈仓法院与各级部门、基层组织的互联互动,充分发挥陈仓法院在基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职能作用,为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推进诉源治理新模式在全方位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