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微言心语
父亲的菜园子
作者:王艳茹  发布时间:2022-09-15 15:59:22 打印 字号: | |

    这几年,父亲在老屋的边上开辟了一片地,专门用来种菜。他总念叨说,以前种菜大多是间种在果树地里,现在的这片地啊,最适合种菜了,土质好,最关键的是地边上紧挨水渠,只要遇上放水,就能浇上地,再攒点水备着,平时旱了用,唯一的不方便,就是离家还不够近、要上一点坡;再就是地再大点就好了,还能多种点菜,但是这样也已经很好啦!

    父亲就是这样容易满足,什么事都往好了想。

    在我们老屋边上的这片地,原来是坡地。犹记得当年在父亲的带领下,我们一家四口大小人儿齐上阵,一锄一锄挖开土,用架子车一车一车拉土、填埋,硬是把坡地整成了平地;并且另外一片更大的坡地也是这样整平的,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整地运动”成了父亲后来引以为傲的事,常常津津乐道给我们讲当年的荣光,可算是亲身实践了愚公移山的精神。

    这片地不大,仅不到半亩,他把这里划分了几个区域,各种蔬菜都种上,每年开春就开始谋划,保证各个季节都有菜续上。比如春天的各色青菜,夏秋的豆角、茄子、黄瓜、西红柿等等,冬天就以白菜萝卜为主。神奇的是,就这么豆腐块大的地方,在他的精心设计下,一年四季我们都收获着丰富的菜品。

    要从哪里开始说起呢?

    春回大地,暖阳普照,那沉睡了一冬的土壤像被施与了魔法,苏醒了,一场场春雨滋润过后,变得又软又酥,油麦菜、鸡毛菜、茼蒿、生菜,各种绿叶菜们比着赛似的从地里窜出苗来,它们早已等不及地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太阳晒着也好,雨水下着也好,总能争取到养分,化为能量蓬勃生长。你一天不去看,它们就能蹿高一大截,很快就长成挤挤挨挨一大片,绿油油地霎是喜人!虽说年年如是,可是每次看着它们长得旺盛,当下就心生喜欢,觉得这世间万物的可爱,一下子就跃跃欲试起来,我们也要卯着劲地去努力生活,为着心中热爱,去不顾一切地奔赴一场,才算不负这春光呀。

    我最喜欢的是油麦菜,在父亲的巧手经管下,我们家的油麦菜长得高高壮壮,掐一把回来冲洗干净,配上蒜泥下锅“兹啦”炝炒,端上桌来,叶子绿汪汪地泛着光亮,叶芯即便出了胖笋却依然鲜嫩可口,咬上一口脆生生、甜滋滋、油香四溢,能享用这样鲜美的食物,给个神仙也不换!

    每次带着孩子回老家,我们都要跟着父亲去菜园子。父亲给我们每人都配发了劳动工具,给两个儿子也有袖珍锄头,我们一行老小走过村庄,爬一段坡路,就到了。能够在野外活动,孩子们就像笼子里放出来的小鸟,叽叽喳喳,欢天喜地。

    夏天的菜园子极其疯狂,大多数的蔬菜都是在这个季节成熟,整个菜园子满眼都是绿色。那豆角的茎蔓顺着竹竿架子一路攀援而上,叶子底下的豆角成串成串地结出来,隔几天变个样,趁着鲜嫩一定要及时摘回,因为它们很快就会长得发白,直到被种子撑满变得鼓鼓涨涨,那就只能剥豆子吃啦!就只两行的苗子,我们每次一摘就是一大篮子,摘了一茬又一茬,像总也结不完。另一位高产大王是西葫芦,父亲栽培出来的西葫芦,产量高、个头大、味道美。还有一行行的黄瓜、茄子、辣椒等,像一队队等待检阅的士兵,等待着父亲来检阅。母亲带着我们一家子来采摘的时候,父亲常常是优哉游哉,蹲在地垄上眯起眼睛抽着烟,得意着呢。

    父亲常常不嫌重、也不嫌远,大包大包的新鲜蔬菜给我们送过来。每次下楼去接,看着他不再挺拔的身影,略显迟钝的动作,我不忍心,劝他别再送了,但他依然故我,一直说家里种的菜新鲜,也不用花钱买。这份沉甸甸的爱,我将小心收藏起来,再用我的余生,好好回报。

    到了夏末,知了们在菜园子里开起了演唱会,高亢又聒噪的鸣叫声此起彼伏,没完没了,蟋蟀们也不甘示弱,激情满满地唱起了和声。在各种秋虫无休止的鸣唱声里,我们知道,秋天就要来了。

    这时候的菜园子,在经历了春夏的盛产之后,各类蔬菜的茎苗开始枯黄,渐渐地走向衰败。父亲带着我们去清园,清理过后,腾出地来又可以秋播了,继续种上白菜萝卜的种子。土地多么的无私,只要你勤劳,肯动手干活,就永远不缺食物。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这些植物一季一季地生长,春来不误花期,秋至果实累累,它们的生命饱满而热烈,轰轰烈烈地来了一场,把自己毫无保留地送给这世界,生命将尽时又将枯萎的茎叶再次融入泥土。循环往复,一年又一年,一轮又一轮地盛放。我想,人生便也该如此,总要去热爱一场、拼搏一场,得意时尽欢,失意时也无须颓丧。

    春天,总会来。希望,总会来。

    父亲上了年纪,有时候会感叹自己不再像以前那么有干劲,我能做的就是陪着他回忆过去的岁月。他的一生命运坎坷,就比如一棵植物,在人生的春天里没有足够的养分让他成长,在夏天里又给了他过多的负担,养育我就是其中一份;如今他来到了人生的秋季,我希望自己能够接替他清理落叶残枝,让他休养生息,安然过冬。

    父亲这一辈子,最不甘心的就是没能外出闯荡,而是做了一辈子的农民。我却羡慕他能够始终与土地为伴,在种地一事上积攒了一辈子的“财富”,他这个农民做得极好,极成功。我多么想自己也能有一片菜园子,用我的后半辈子去学父亲,在与土地和植物的相处中,细细体味他一生的辛劳与苦乐。

 
来源:陈仓法院网
责任编辑:张杨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虢镇南环路   邮编:721300  电话:0917-6233958  传真:0917-6233958 6233977  Email:ccqfy@chinacour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