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刚上班,执行一庭的电话骤然响起,是找李法官的。电话那头不知道说了什么,李法官刚刚还轻松的神色瞬间严肃起来。只听他说:“好的。我们马上过去。” 挂了电话,李法官向团队发出指示:“王大年回家收麦子了,这次决不能让他再溜了!准备好案卷材料,准备出发!”
王大年是谁?他可是历时4年都未能履行协议的被执行“钉子户”。2015年申请人在干活过程中受伤,导致右手截掉两个手指,王大年作为案件的被执行人之一,与申请人达成和解协议后,便“消失”了,执行法官多次到其所在的村委会调查情况,均无任何线索,法院通过网络查控,也未发现任何可供执行的财产,案件陷入僵局。
线索就是命令。执行团队迅速行动起来,给领导汇报、制作法律文书、指派法警、联系车辆……忙,却显得有条不紊。一切准备就绪,不到半小时,警车就已经风驰电掣的直奔王大年家。
王大年在院子里晒麦子,看到法官愣了一下,他是没想到法官还会“记得”他吧。李法官及同事向其出示了工作证,并告知来意,接着将王大年带上警车,到了法院,王大年并没有要履行义务的意思,而是一直“诉苦”,李法官随即决定对其拘留,并向其宣读了拘留决定书,在带上手铐的那一刻,他突然说想和申请人和解,李法官果断拒绝了,“上次和解后就不知所踪,谁还能相信你的和解?”
“如果和申请人说通了,我立刻想办法给钱。”王大年着急地说。
“行吧!那就给你几分钟时间。”十分钟后,申请人走到李法官面前说:“他答应现在给我三万元,利息我放弃。”
王大年给儿子打电话,由其儿子将三万元打入本院执行款专户后,李法官解除了对王大年的拘留,四年前的老案执行完毕了。
一个又一个“陈年积案”在执行团队尽心尽力的忙碌奔走之下,被各个击破,法律的权威也得到有力彰显。
(文中人名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