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微言心语
观《我不是药神》有感
作者:韩浩  发布时间:2018-07-11 17:17:32 打印 字号: | |
  最近朋友圈被徐峥的《我不是药神》刷屏了,今天忙里偷闲去电影院观看了这部电影,看完后感触良多。

  《我不是药神》以2013年的陆勇案为基础,做了戏剧化的改编。电影的故事背景被设定在2002年,那时的东方明珠在杂错相交的破楼旧房间显得孤峰独耸,社会正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一群戴口罩病人在生活与生存的夹缝中苦苦求生,如同乱世飘萍。程勇也不过是个小人物,他中年失意没钱没权,靠卖壮阳药为生,看不住老婆,养不起孩子,交不起房租,简直可以说是失败透顶。无意中他接触到慢粒白血病患者这一群体,他们的病情需要一种瑞士专利药物格列宁来控制,然而国内正版药过于昂贵,印度仿制药却价格低廉效果显著,于是程勇开始为了金钱从印度代购回来卖给国内的病人,直到经过几场生离死别后,程勇才从卖药赚钱转变为亏本也要救人。这种有逻辑可循的,经历过生离死别方能凸显的人性之光,才真正的撼动心灵,直击社会的阴暗,由点及面,以小见大,观影后的我在感动之余,更多的是思考,是感悟。

  电影第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桥段是程勇在夜店里疯狂砸钱,让经理上台去给刘思慧跳舞。刘思慧,一位单亲妈妈,当她的丈夫知道女儿患了白血病,便抛妻弃女,一走了之将所有的重担压在她一个身上,有药就能活,没药就得死!为了女儿,面对四万多块一瓶的救命药,她无从选择,在灯红酒绿夜店,穿着暴露的服饰跳着魅惑的钢管舞,即便是日渐开放的现如今,人们尽管嘴上说能接受,能理解,可以认同,但内心里还是夹带着少许蔑视和偏见,影片中夜店经理更是赤裸裸表现出了他对钢管舞女郎的轻蔑。程勇为刘思慧抱不平,他知道刘思慧之所以在这里忍受着屈辱,是因为能赚钱,赚了钱后能够买那四万一瓶的药,这样她的女儿就能活!所有的屈辱都敌不过一个叫“母爱”的词。

  看着在台上尬舞的经理,压抑了多年的苦闷,憋屈,愤恨都在这一刻爆发,刘思慧用炙热的眼神告诉所有人,在这一刻,她在做她自己,让她守住了自己“母爱”的职责,让她拿回了做人的尊严,让她自由自在,让她真正的活着!

  第二个印象深刻的桥段来自警察局里那位普通的老婆婆与警察的对话,警察在打假行动中抓住了一群购买印度仿制药的患者,让他们提供线索说出卖家,然而却没有人回答,最后,这位老婆婆颤巍巍站了出来,对着警察说道:“领导同志,我病了三年,四万一瓶的药吃了三年,房子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现在还不容易有了便宜药,你们非说它是假药,这药假不假,我们能不知道吗?那药才卖五百块钱一瓶,药贩子根本没赚钱,谁家能不遇上个病人,你能保证你一辈子不生病吗?你们把他抓走了,我们都得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听完老婆婆的话,内心感触颇多我在想,若是站在老婆婆面前的是我,我会怎么做,于法,这些人购买“走私假药”,当抓当追责,于情,这些人因病致穷,拖累全家,他们只不过是想活着,这又有什么罪!还好,剧中曹斌饰演的警官是个有担当,感性大于理性的人,我不知道他算不算优秀的警察,但我认为他是个优秀且值得尊敬的人!

  最后,让我眼泪打转的触动来自送程勇去监狱的车上,道路两旁站满了曾经在他那里买药的白血病患者,他们自发来为程勇送行。所有人依次都摘下了口罩,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向程勇表示敬意。

  成鲜明反差对比的是几个病友群群主第一次和程勇见面的时候,因为是有菌环境他们只能戴着口罩,程勇趾高气昂对着他们说:“你们戴着口罩和我谈,我都看不清你们的脸,是对我的不尊重”。当时病友脱口罩是程勇的高高在上,手握他们生死蛮不讲理的强行要求,最后却是白血病患者们自发的为他摘下口罩,这是对他的认可,他用行动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想要获得别人尊重,首先得做出让人尊重的事,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扼于风雪。

  影片最后,至于程勇最后会不会坐牢?病人们还有没有印度仿制药吃?这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当片子放完,屏幕黑下来,几行小字平静地打出:治疗慢粒白血病的正版药已经列入国家医保。慢粒白血病从2002年存活率的30%上升到2018年的85%。这才是巨力万钧的一幕。《我不是药神》它让我们看到在这“小时代”的浮华之下,还有着这样的人在顽强地活着。它不歌颂权贵,也不歌颂超级英雄,它只歌颂我们身边的事情,歌颂普通人的平凡之光,它很独特。但这份独特,这正是现如今中国所需要的。
来源:本站原创
责任编辑:张杨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虢镇南环路   邮编:721300  电话:0917-6233958  传真:0917-6233958 6233977  Email:ccqfy@chinacour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