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这个风景区里藏有什么呢?既没有汉朝的剑气横溢,也没有唐朝的雍容大度;在它的英雄谱系里,没有荆轲、霍去病、岳飞这样的铮铮铁汉;在它的文苑林中,也没有屈原、李白、苏东坡这样雄视千古的俊杰。”仅对我个人而言,相比于明朝的黯淡无光乃至国破汉家亡,汉唐盛世的恢宏瑰丽和大气磅礴更让人喜闻乐见。然而就如同悲剧总是比喜剧更有力量一样,在《去明朝看风景》“旅行”一番,大致领略了作者熊绍政眼中大明王朝的人文风景后,这个风雨如晦又曾湮没过曙光的时代,反而更让人印象深刻。
面对作者通过对一些历史片段的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充分展现了“君子凤毛麟角,小人则多如过江之鲫的”的明朝,社会政治所呈现的特点:皇权与内阁的掣肘,党争之祸,内外庭矛盾等等,中央集权下的内忧外患展露无遗。
“如果某一朝代的精英人物,都只能在悲剧中让后人怀想,则这个朝代满布黑暗。它所有的人文风景,亦只能在血腥与残暴中展现。”朝代更迭,王朝交替,这本是常态,令人扼腕叹息的则是被滚滚时代洪流所裹挟的个人。时势造英雄,亦毁灭了个人。无论是因“大议礼”被终身流放的状元杨慎,思想界巨擘李贽、王阳明,“宰相之杰”张居正,乃至末代思宗皇帝……读书时常因他们的际遇或遗憾惋惜、或仰慕崇敬、或悲欣交集,深感个人在时代枷锁面前之微渺与无力,但又因期间偶现的星星点点人性光辉,察觉到一些温暖与要义。
尤其是读到作者对张居正的叙述与评价,恰有醍醐灌顶之感。作者通过对张居正是否为权臣的分析,他做两届帝王师的所为,以及其为官之道,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立体丰满的人物,让人不禁感慨人性的复杂与成事之艰难。站在另一个高度上读伟人,让我在思维上也突破了自己过去的一些偏见与执念,对是非对错的理解多了一些宽容,对为人处世之理也多了一份平和。作者在书中曾设想,张居正这样的天纵之才,如果遇到了一个好的时代会有如何的辉煌。是的,我们太遗憾才华被埋没,然而又恰是这样一个时代,造就了这样的天才,他在权力中心的周旋争斗诠释了智慧与谋略,血雨腥风中的力挽狂澜阐明了担当与道义,全力以赴实施新政抒写了理想与情怀。通过读这样的英雄人物,让在我们内观之后,知识层面扩充了深度与维度,思想上增添了成熟与通达,心境上则收获了更多恬淡平静 。
读完合卷,只觉得与厚重的历史相比,个人的得失与成就还不及浮云,对于普通平凡的个人而言,最应坚持的还是正直良善的人品,最应磨练的还是为人做事的练达,最应珍重的还是豁达自由的心态,做一个能担当、肯干事、不被人所厌烦之人足矣。
阳光之下,并无新事,感谢有前人著史,有后人著述,有如明灯一般,让我们能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往事中,与经典对话,碰触交流,点燃思想,初读事、再读疑、终明事理,从而读懂过去,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