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文化苦旅》的文章,书中的词句让我不经意唤起了童年的记忆,老家门前的皂角树,枝繁叶茂,而树下玩伴们常骑的青石羊(儿时称之马马羊),似马似羊,对了还有那片触伤的柿子林。
和我年龄相仿的玩伴们在一起那可是个不小的群体,每逢假日或假期的时候,村里都能留下了我们的回忆,套火车、偷西瓜、捉蛇等等好像能费的事我们都干过,在谈论80后童年欢乐的时候,我很庆幸这些都玩过,经历过。
想起那片触伤的柿子林,那是儿时经常玩耍的地方,柿子树上的死枝很脆,得意忘形的时候总要受点惩罚,摔得很惨。大姑家的表弟吓的跑回了家,不敢支声,而儿时懂事的堂弟回家拉了架子车,要急切的送我去村卫生所,最后还是闻讯赶来的二叔带我去看了捏骨的大夫,又不得已带我坐了3个小时的汽车去市里的医院拍了片,索性无大碍。现在的我有机会回家还会去柿子林看看,看看那树死枝的伤疤。现在回想起来,那也是一种快乐。还记得老家的土炕很大,我们七、八个玩伴都能睡下。回忆很多很美,但唯有奶奶的唠叨总是紧跟在我们的身后。
玩伴们长大了,奶奶苍老了,随之而来的现实烦恼也渐渐抹去了童年的欢笑,年味里已不是当时的悠闲自在。儿子在旁不停的催促,什么时候过年,过年就可以和姐姐在老家玩。
书中还有这样的词句“君子怀德,小人怀土。不要太黏着乡土。只有来来去去,自己活了,地方也活了。”年龄相仿的小叔为了家和孩子,再次去了新加坡打工,聊天时他告诉我,过年回家装修房子,我想这背井离乡,为妻儿老小也是德,走出去也能活,这活的精神、自在、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