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家汉堡店里,几位年轻人在打闹。他们在欺负一个看上去比较瘦小的人,最初只是动手动脚,言语上嘲笑他,之后是故意推搡,变本加厉地毁掉他的食物。
店里的其他顾客都把这一连串的欺凌行为看在眼里,然而也只是看了几眼便继续低头吃着自己的食物。没有做出任何的表示。
这时,店员登场了。他在制作汉堡的时候故意给汉堡凑上一拳,然后若无其事地重新包好再交给顾客。
打开包装,看见被“揍”成碎片的汉堡,顾客们都惊呆了。不能忍!当即就拿着这个残次品来到柜台找店员讨个说法。
结果不仅是店员,就连店长的回答都令人匪夷所思:“你下单的时候,点的是被霸凌的汉堡还是没被霸凌的汉堡呢?”,然后还转过身来一本正经地问店员:“你欺负这个汉堡了吗?”
以上是某汉堡品牌在十月份做的社会实验。在实验中,拿到被“揍扁”的汉堡的顾客,95%都会向店里反映情况。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于在店里同时发生的霸凌现象,只有12%的顾客站出来维护受欺负的年轻人。
这仅仅是一个社会实验,然而在现实中,不讲道理的霸凌者近年来不断出现在社会新闻的版面。11月3日,央视新闻发布了一则消息:“北京五名未成年少女因校园欺凌,分别获刑一年及11个月。今年二月,这五名女生在校内无故殴打、辱骂两名同学,造成其中一人精神抑郁,至今无法正常生活学习。”
在霸凌事件中,对于受害者来说,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一次“纯粹好玩的举动”,都有可能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尤其是在这个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受害孩子的私人资料、一举一动都在网络上快速传播,面对着数以万计的陌生人没来由的恶语中伤,他们的心理防线很容易就会被击破。对于施暴者来说,时过境迁后,他们也会因为自己年少无知犯下的错事而陷入深深地自责。
每次看到类似的新闻,多数人怕都是云淡风轻的一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似乎当我们自己的利益受损时,为自己讨公道是很正常的事,但看到他人被欺负时,很多时候我们却选择了视而不见。
当“霸凌”已经从青少年的校园问题演变成社会问题,我们已无法再视而不见。对于那些身处困境的孩子来说,别人的一次施以援手或许就能帮他们脱离险境。霸凌并不只是强烈的辱骂陷害,也可以是更加可怕的舆论与谎言,目睹霸凌时的冷漠,以及事后毫无意义的悼念。换句话说,袖手旁观的人或许也是施暴者。
一个社会,只有好人都沉默时,邪恶才能横行,站出来制止霸凌行为,或许就能避免一场走向极端的惨剧,不要把自己置身事外做一个旁观者,莫让自己的沉默演变成新的“施暴”,为这个世界上几乎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情做出一些真正、切实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