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
感谢您昨夜又入女儿梦中陪伴我,梦中的您依旧那么慈祥,那么疼爱您的孩儿。我拨开一颗桔子递给您,给您说:“娘,你吃,这桔子可甜了。”您笑道:“娘不吃,你们吃”。我硬往您手里塞,非要您尝尝,您还是舍不得自己吃,“娘吃过了,你们吃”。醒过来的我已经泪湿枕巾,娘,我日日夜夜思念的亲娘,女儿梦中的娘分明就是依然活着的娘!
去年农历七月十七日,公历八月三十日,周末,那是我永生难忘的日子——我的娘走了!娘在午睡中轻轻地、悄悄地、平静地走了!只怕打扰了她的亲人,甚至不给我们叫救护车的时间。娘,您那么猝不及防地突然离世,对于咱们全家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孩儿的天塌了。父亲不停地念叨:“明明好端端的一个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可冥冥之中您似乎已经知道自己的生命就要到头了。
那几天正是秋收时节,娘走的前一周周末,我和爱人也回老家帮忙收玉米,一向瘦弱的娘精神抖擞、干劲十足,一边剥着玉米壳,一边和我们拉着家常。我见娘将玉米樱子专门收集起来,问她留这干吗?她说:“你齐伯(父亲的老同学)说玉米樱子泡水喝对他的病有好处,等忙完了这一阵,叫你爹给你齐伯送过去。”第二个周末我们有事没回去,上午娘亲自去地里捡拾了一篮?G落的玉米棒,中午给父亲和孙子们做了一顿比平时丰盛的午餐,帮忙烧火的父亲不经意地问:“豆浆机怎么样就算把豆浆打熟了?电饭锅里蒸米饭怎么样就好了?”母亲一一交代清楚。午饭后母亲感觉不舒服,去午休,结果就一觉长眠,再没醒过来。任凭我们抱着她微热的身体,声嘶力竭、千呼万唤,可她再也没能睁开眼睛看我们一眼,没有给我们说一句话。父亲奇怪,他从来不关心的豆浆机、电饭锅之类的问题偏偏那天就问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娘一生的写照。
娘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兄妹七人中排行老大,9岁时,娘就能赶着比她高出一头的骡子往地里驮粪。舅爷是个开明的人,虽然那个年代女儿家基本不让上学,但舅爷却供娘读了初小四年级,使娘成为我们村上少有的知识女性。所以娘一生能看懂简单的书,能写一些常用的字,娘经营家里的磨坊时已经年过花甲,却也能做计算,有了孙子以后还常常教孙子们识字算算术。
知书的人大都达理,娘一生与人为善、通情达理、胸襟开阔。十八岁嫁给中师毕业分配到宝鸡西街小学任教的父亲,开始了她与父亲相守半个多世纪的人生,一生历经种种磨难与坎坷,但不论遭遇怎样的境遇和变迁,娘都初心不改,不离不弃,在大灾大难面前更是坚韧不拔、不屈不挠。
娘嫁给父亲时爷爷奶奶还健在,尽管正值三年自然灾害,但有田地、骡马、长工,家境比较殷实,在那饿死人的岁月,爷爷奶奶没少接济生活艰难的乡邻,对家里的长工也很好。土地革命运动中被定为地主成分,所有的房产都分给了贫农,田地骡马被收公,父亲不但被停了职,还被戴上“地主儿子”的帽子、套上车轮拉上台批斗,爷爷终因积愤难平而去世,奶奶也被大冬天拉去扫雪冻坏了双脚,家庭一下子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照顾一家老小的重担一下子就落在了娘瘦弱的肩膀上,娘义无反顾地、默默地、坚定地陪伴着身心都在遭受重创的父亲,以她的坚韧不拔鼓励陪伴父亲捱过了那噩梦般的十年浩劫。
父亲被平反昭雪重返教育系统时,我已经上小学一年级,开始记事了。娘对奶奶的孝心我是看在眼里的,至今记得奶奶炕头挂着的那个篮子,里边装的是娘给奶奶专门蒸的白面馍馍,我和弟弟嘴馋了会偷偷爬上去掰一块。娘的勤劳是常人不能比的,在我的记忆里,娘似乎从来不睡觉,晚上我们睡觉时,见娘在油灯下缝补,早上我们醒来时娘已经做好了早饭。娘似乎从来没有停歇过脚步,每天上地前将奶奶扶到院子里晒太阳,等我们放学回来,娘又在灶房做着饭,给奶奶的饭永远是细细的白面。我小学毕业的那一年,奶奶寿终正寝,娘尽到了作为儿媳妇的所有孝道,十里八村传为佳话。几个姑姑一生都夸着娘对奶奶的好。而且,娘和几个姑姑也相处得情同亲姊妹,姑姑的孩子们一放假就喜欢来我们家住,因为妗子做的饭好吃,妗子给他们做的衣服、鞋子漂亮,待他们好。记忆中,娘总是将我们那贫穷的生活过得不失体面,我们穿的衣服虽然破旧,但总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即使吃的是玉米面和麦面活在一起的“节节面”,我们都觉得好香,从小就有一种甜蜜的幸福感,没有那种屈辱的自卑感。娘一生做的比说的多,总是默默地将她对亲人的爱表达在自己的行动里、慈善的眼眸里。娘除了爱她的亲人,似乎对全天下的所有人都怀有大爱,小时候经常会有叫花子来家里讨饭,娘宁愿自己少吃点,也会让叫花子吃饱了再带点馍馍才走。
父亲在外教书育人,是娘的骄傲和自豪。娘是家里唯一的劳力,她那瘦弱的肩膀担着全家的衣食,繁重的体力劳动累弯了娘的腰,可再苦再累娘都自己扛,父亲在星期天回家狠狠地干一天活,减轻一点娘的负担。我们放学后必须先做完作业,娘才会让我们帮她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父亲是很要强的人,被停职的年月里,为了一家老小能活下去,学会了木匠、油漆匠、画匠。至今家里用的家具几乎都是父亲亲手做的,那箱子上的花花鸟鸟栩栩如生。我记事以后,每年暑假都见父亲在院子里摆开他的家伙什,母亲会帮着拉拉锯子、打打下手,还记得父亲用纱布包好土漆,娘就和父亲一起扭着那纱布,不一会,那黏黏的液体就渗了出来,父亲说那东西会咬人,可我看娘从来都不怕。父亲退休后,还经常会做一些小板凳之类的物件送给亲朋乡邻。
父亲一生酷爱建房,他说要给老先人争口气。家里的房子从土厦房到土大房,到砖大房,再到楼房,还有磨坊,拆了盖,盖了拆,数不清到底多少回。直到前年,70多岁高龄的老父亲又要将老庄基地上的旧房子扒掉建楼房,我们都反对,可娘知道父亲认准的事情,谁也挡不住,她又一次选择支持父亲。好在这次承包给了别人盖,娘终于免了以往盖房每天三顿做着那么多匠人饭菜的劳苦。满院子的楼房盖起来了,可娘最终没能入住新居。
记忆中,娘似乎一辈子都依着父亲,就连父亲给娘发火,娘都不恼不躁,我为娘总当父亲的“出气筒”打抱不平,可娘说:“你爹能干,让娘一辈子住新房,不缺吃用,虽然脾气不好,可也只是说话声音大些,从来没动过娘一手指头,娘知足的很”。
2009年春天,全家给弟弟建新房,娘病了。虽然瘦小,但似乎从来没有得过重病的娘这次真的病倒了!记得很清楚,我和大姐搀扶着娘上医院,短短的一点斜坡,可娘上不去,我和大姐几乎是抬扶着娘进的医院。大夫初步检查,疑似肺癌,要求去大医院做活检,我们强装笑脸,告诉娘大夫让做个检查,背过娘,我们无法自已,抱在一起嚎啕大哭。度日如年的等待结束了,当我们得知活检结果呈良性时,喜极而泣。娘,您要好好地活着,您还没爱够您的孩儿、您的亲朋、您的乡邻,甚至有求于您的每一个陌生人!您的孩儿、亲朋、乡邻也都没爱够您!
后来这几年,每到天气转凉,娘的咳疾就反复发作,我忙着给娘办理住院手续,娘总是叮嘱我:“上班时间你不要照顾娘,干公家的事,耽误不得。”并且让我不要给任何人说,免得麻烦人家。娘的病情一次比一次严重,每次住进医院都是在救命一般,看着病床上瘦弱得犹如一只可怜的病猫一样的娘,我只有躲在厕所里咬着嘴唇任泪水肆意横流。
去年5月份,娘住院,我专门请了年休假,陪着娘住了院,又给娘煎中药调理了一段时间,娘精神好多了。要在以往,娘身体稍稍康复就着急回家,说要给父亲和孙子们做饭。这次,我提出,带娘去周至看望姑姑,娘好高兴,我陪着娘前往周至,在姑姑、几个表姐家轮换着住了几天,还一起逛了周至水街,照片上的娘似乎都年轻了许多。回来后,我又带娘去凤县看望承包砖厂的大姐和姐夫,娘在砖厂的角角落落转了个遍。现在想来,这一切都是冥冥之中上天的安排,只为给我提供尽孝的机会,减少“有心孝亲亲不待”的遗憾。
娘,我亲亲的娘,天气炎热的夏季不是您感觉最舒服的时候吗?明明身体好端端的您怎么就这么不声不响地离开了我们?正如您的一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给别人付出的多,为自己索取的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给儿女一点拖累,就这样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地离开了我们,把儿女不在您身边的遗憾和内疚永远留给了我们!您的孙女在您入殓时抓着棺盖,哭得昏了过去,我抱着孩子,掐着她的人中,哭着给她说:“你婆勤劳一生,她太累了,想歇息了;你婆善良一生,她上天堂了,天上的星星中有一颗就是你婆”。前来吊唁的亲朋、乡邻劝说哭得肝肠寸断的您的儿女:“你娘走得这么干净利落,没受一点罪,那是你娘积德行善修来的福分呀。”
母爱如天,我的天塌了!母爱如海,我的海枯了!女儿的心被掏空了,安顿停当您的后事,女儿终因悲伤过度引发肺炎住进了您常住的那个科室,医护人员劝说女儿:“你娘在世时你尽到孝心了,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夫。”女儿似乎明白了,娘不希望女儿这般模样,勤劳善良一生的娘希望看到她的孩子们永远热爱生活,健康平安,开心快乐!我要坚强,要振作,要化悲痛为力量,要把没能给您尽到的孝心弥补给您牵挂的父亲!感恩天堂的母亲给女儿留下的善良的本性、博爱的心胸、平和的心态以及融进血液里的骨气、刻进生命里的坚强!
娘,清明节到了。女儿这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古诗的情境。女儿只能在您的坟头多烧些纸钱聊表思念,娘,我日日夜夜思念的亲娘,女儿期盼着在梦中与您再相聚!如果还有来生,我愿您再做我的亲娘!
不孝女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