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就被儒家经典熏陶,大字不识一个,就会扭着头开始叽里呱啦的背诵着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其实那会儿并不太明白这到底是个什么意思。逐渐长大,积淀知识,认真学习,才明白这其中蕴含的道理:人从呱呱坠地开始便开始了自己的人生旅程,本性是向善的,因此尘世中的各种诱惑、欲望使心智变化,但应不忘初心,心怀善念。后来,茶余饭后、闲来无事,翻着一本本不知所云,却让我无法自拔的文字,有一段话让我刷新了对“人之初、性本善”的看法。“人之初、性本恶”,它说的是,人生下来就需要满足自己的食欲,借助食物达到成长的目的,因此从竞争结果法则诞生了“优胜劣汰”规律,不仅反映着残酷无情的一面,而且还反映着自私自利的一面。躺在床上,思考着性本善or性本恶,平时发生的过往,一件一件在我脑海中浮现。
周末同学聚会,刚从小区出来,走了不出两步,就被迎面走来的一个小伙子拦住问话,心想:“问路吧,幸好我在家门口还能说得出东南西北”。谁知小伙子彬彬有礼地向我说道:“您好,不好意思,我是青岛XX学校的研究生,来西安XX大学参加一个学术讨论会,但太马虎了,我把自己的包落在了出租车上,电脑和所有证件、包括钱包都被落在车上了。”听了他的话,我站稳脚跟,暗想:“骗子吧”,仔细从头到脚把他打量了一番:27、8的样子,休闲外套、牛仔裤,戴着眼镜,挺斯文的。他见我发愣,掏出手机,继续说道:“我现在要返回xx大学,刚我打车过来大概需要14块钱,可不可以借我出租车钱,你把电话留给我,我见到同学就把钱还给你。”突然想起了自己去远方求学,没熟人、不识路,心里的焦急、害怕。一时间,就特别有同理心地告诉小伙子,“不要着急,你打出租公司电话问问,实在不行,就打新闻热线,其中有一个栏目可以寻找遗失物”一边说,一边从口袋翻,刚好有14块钱零钱,双手递上,还不忘叮嘱,“不要着急,看好其他东西,慢点走”,小伙子连声道谢,消失在人群中。见到聚会的同学,说起路途发生的事情,他们个个给我分析:“你傻啊,骗子吧!”有人打趣道,“这比那种路边用粉笔写着求路费6元,求饭费10元的伎俩好很多啊,改天我也试试!”“你这人,一骗一个准,干嘛让他打的,给2块钱让坐公交不就好了。”……但是我仍然相信那个同学是真的丢失了电脑、钱包而焦急,也仍然相信我借给他的14块钱可以让他解燃眉之急。
走在街上,看到行色匆匆的行人,心里会想:他们每个人都遇到过需要帮助的时候吧?每个人都经历过误了最后一趟回家的汽车的焦急吧?他们是怎么寻求帮助的呢?求助别人的他们,有没有得到帮助?然而,又想到了前不久发生在身边的惨案,宝鸡某高校女教师夜跑遭遇不测;想到一个个被拐骗到山村里的大学生;想到了一遭遭准备载客出租师傅却遭遇抢劫。
有太多人把善良传递下去,又有太多人在人性善良的认定上做出了让人汗颜的行为。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心中有答案了吗?如果你们相信,人之初,性本善,请将善念保持下去,将善心传递下去;如果你相信,人之初,性本恶,那就从小事做起,时刻警惕自己内心“恶”的种子,将它遏制,不要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