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微言心语
从被囚禁女孩想到
作者:陈仓法院 吕妍  发布时间:2015-06-04 17:43:16 打印 字号: | |
  无意中在网上瞥见:女孩被裸身囚禁5年,网友解救与其家人争执。

  当时并没想打开去看。这样的类似新闻或消息或事件,或重或轻,在我们的周围或世界上的各个角落是时刻发生着的,没什么稀奇。可是当我无意点开后,看到那是个24岁的女孩,5年前应该是19岁,竟然能被家人囚禁5年?!纳闷。她的行为能力有问题吗?

  刚刚看过,美国的大卫佩尔泽的《一个被称作“它”的孩子》。讲述了他自己的故事,他是20世纪美国加州虐童事件中唯一活下来的一个孩子。

他描述,他的母亲并非生来就是个恶魔。他小时候印象中的妈妈温柔勤劳,那是多么幸福的时光。他写到妈妈清理打扫房屋,好似害上了洁癖,她精心修剪花园,也教导孩子们,做事情要尽最大的努力。她也是个有本事的厨师。佩尔泽喜欢妈妈做的烹调花样翻新,风味独特的菜肴。他的妈妈也很会打扮自己,常常美丽大方,特别是父亲从消防队回家休假的时候。节日的时候,妈妈很有创意,会给每个孩子准备幸福甜点,而且每块点心上面还附有一句格言。夏天,和爸爸、妈妈、兄弟们去俄罗斯河度假,妈妈教他游泳,他学会之后,妈妈很为他自豪。写到爸爸、妈妈带他们三个孩子看日落,妈妈从背后拥抱着他。他一生中从来没有感到那么的温暖和安全。

  可是他同妈妈的关系后来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妈妈对他的管教,变成了体罚。各种体罚越来越厉害,没有节制。他小时候淘气,所以他总是非常倒霉。妈妈从罚他蹲墙角,照镜子,到寻找东西等等,法子层出不穷。而且,这个期间,妈妈的行为发生了大的变化,也不打扫卫生了,也不收拾自己了。只知道看电视,总是热剩饭,冲孩子们喊叫的时候,已经不像个慈母,而是像个女巫。

  他的妈妈对他的惩罚从开始的小把戏,让他做家里的所有家务,到最后不给吃饭,不给换洗衣服。发现偷吃将是更严重的惩罚,用炉火烤他的胳膊,到将他的头压在浴盆,将他放置到密闭的空间,用混合气体让他打扫卫生,时间久了就中毒晕去等等。他的身体常常满是伤痕,上学期间还不敢给老师和别的人讲自己的妈妈如此对待自己。因为邋遢他也鲜有朋友。佩尔泽并未说明,他被妈妈从体罚开始到成为后来的奴役大约是几岁至几岁,但是从书中推断,大约也是7岁到12岁之间。最后妈妈不让他在卧室睡觉,睡在车库,没有床、褥子和被子。但是妈妈并不如此对待其他的孩子。

  当然看到佩尔泽那痛苦的经历,真的发现那个妈妈,在那个时候,对待孩子,已经不是把孩子当做一个人来看待了,要不怎么是称作“it”呢?而且,不仅仅是称呼。他的父亲是看到问题的,可是却在最后也屈服于妈妈。当然最终不堪忍受家庭的氛围去酗酒、离家、失去工作,他的父亲也没有有所作为。大卫曾对父亲给予希望,后来失望。但他从未屈服于妈妈的邪恶,一直在和妈妈斗智斗勇,当然偶尔献媚卖乖。吃垃圾桶里面的食物,偷吃同学带到学校的午餐,去超市偷东西吃等等,就是为了能活下来。

  他是幸运的。后来,被学校的一位老师发现端倪,通过几番艰难的拉锯扯锯而被社会工作人员解救。辗转生活在几个养父母家庭,直至自己独立,成为了美国空军的一名飞行员。

  当然他成年后也经历了艰辛的婚姻,送走了临终的父亲,与兄弟团聚,也直面了许多年都不曾见过的母亲。他原谅了母亲,他说妈妈那个时候,是病了的。可是没有人认为是妈妈病了,只是认为是他太过费事,只是认为他是个问题少年。而他也认为是自己当时怯弱,总是让妈妈的阴谋得逞。但是他还是幻想妈妈能回到以前。因为,他有过妈妈温暖的怀抱的印象。

  他是成功的。虽然,他摆脱心灵的锁链也用了很久的年月。同时,他也尝试帮助了和他一样曾经受创的心灵。

  当我今天看到,这个可怜的在图片上被成年人抱在怀里缩成一团的24岁的女孩,哪里像一个成年人?开始我以为是个小女孩。已经四肢萎缩,不能行走。她的父亲还曾开立诊所,家人认为她的女儿有精神问题,所以囚禁。具体这个家庭到底什么情况不得而知,但是从短短的文字,说是女孩所交的男朋友是远方亲戚,家人不同意,当众辱骂而刺激了女孩,发生精神问题。

  或许不是那么简单。也或许就是如此简单。有个朋友说的是对的,家长都是势力的。我不知道我是否势力,有时候想,或许也是的,比如孩子成绩好就高兴,孩子成绩不好,就没有好脸。

  这家的家长也是奇葩,当街辱骂自己的孩子。这个孩子可是自己养育教养的啊。不知道辱骂自己孩子的时候,只是在辱骂孩子吗?我想,或许女孩的家长也是有心理方面的问题的,才这样对孩子的自己认为不适当的行为如此恼火。不注意场合,不注意方式,发泄自己的不满,最终刺激孩子,最终导致5年的囚禁。而且是自己亲生的孩子!

  我实在不想谴责这对父母,是因为,他们实在是可怜的。不知道是不是女儿的不当行为,触发了埋藏在他们内心的那颗隐形的炸弹。或许,他们那颗炸弹也是由他们自己的父母或亲人埋下,而最终却是由他们的女儿来买单。

其实,对于佩尔泽和被解救的女孩,都是受了伤的孩子。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是曾经受伤的孩子,只不过伤不同,轻重不同,没有谁没有伤痕。佩尔泽和网上女孩,只是典型。

  那伤痕,是一生的印记,终身携带。或许,好的感悟或体会,或脱茧,或挣扎,或什么,我不清楚。

  会有和曾经的伤痕和解的一天,只是希望,那不要太遥远。不要是人生的终点。也希望,在和解的过程中,不要这么残酷吧。
来源:陈仓法院网
责任编辑:陈涛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虢镇南环路   邮编:721300  电话:0917-6233958  传真:0917-6233958 6233977  Email:ccqfy@chinacour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