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司法界新闻不断,呼格吉勒图案和聂树斌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硝烟未止,一位法官的离世又在整个司法界掀起不小的波澜。他,就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专家型法官邹碧华。从他短暂的生命轨迹可以看出,他审判业务精湛,生活乐观坚毅,社会口碑极好。是什么让一位法官的离世产生这么大的反响?他给我们在职的各级法官留下了什么样的启示呢?
他作为一名法官,将提高自己司法业务能力视为自己毕生追求的目标。做到生命不止,学习不歇。从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审判业务专家” 到上海高院副院长,不论岗位和身份如何变化,钻研法官审判业务,创新司法审判实践的信念和精神,一直不变。学习,创新,再学习,再创新。学习探索永不满足。志高则声闳。他审判之余,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学术上指导学生求学,审判业务上指导同行钻研,工作中积极探索改革实验。有人说,邹碧华总有使不完的劲,永远在路上。有人说,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位司法者爱岗敬业精神、学者型法官的风采、致力于司法改革的进取与担当。最高人民法院司改办主任贺小荣评价:他是上海法院司法改革方案的设计者和实践者,全国法院司法改革领域的智者和勇士……
他作为一名法官,将自己的短暂的一生献给了热爱的审判事业。他说过一句话,“从事一份职业之后,你一定要去热爱它,如果你自己觉得这份职业没有意思的,或者说,你觉得实在是没有办法要养家糊口必须得做,你是不情愿的,那么你无论如何都做不好。” 他的微信名字叫“庭前独角兽”。自从他阴差阳错学习了法律,走进了法院,就坚持下去,越走越坚决,越走越执着。
他生性乐观、条理清晰、印象儒雅。他说过,生命中最为可怕的,不是青春的流逝,比那更可怕的,是生命热情和诗意向往的流逝。他怀揣希望,坚守信念,追求人生价值。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他将自己看做司法改革的一名普通参与者、铺路石。从不抱怨社会、不埋怨别人,牢记做好自己手中的每件事,就是对历史的最大推动。
如果说,呼格吉勒图案和聂树斌案使当下中国司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那么,邹碧华法官的离世,就是司法改革前行中闪亮的一盏火烛,让全社会在他身上看到一个司法工作者的执着、奋斗和敬业。任何理想目标的实现,都不会一帆风顺。让我们所有司法从业者,从邹碧华法官短暂的一生中汲取力量,敢于担当,让呼格吉勒图案和聂树斌案的悲剧不再发生!
愿我们邹碧华法官的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