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柳宗元,来自于小学课本中的《江雪》一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寥寥几笔,勾画出一幅美妙的山水画意境,而诗人独立不羁的品格亦浮现眼前。初中课文中的《捕蛇者说》体现出他对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待最近细读了他的一些名篇之后,才更加了解到他是一位有着嬉笑怒骂真性情的古代文人,他的精敏通达令人钦佩。
柳宗元生活在政治昏暗、吏治腐败的中唐时期,他主张政治革新,推崇古文运动,文以载道,批判神学,强调人事,并用自己的文章中富含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解说“天人之际”,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主张“不平则鸣”,并要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辞义己出”,富有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此外,他还指出先“立行”再“立言”。在他被贬柳州任上作出了释放奴婢、兴办学堂、开凿水井、开荒建设等诸多实事造福百姓,他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播,更致力于改变当时当地的陈旧思想观念,让自己的思想在实践中身体力行,在文章中针砭时弊,于嬉笑怒骂中道出世间百态。
在《桐叶封弟辩》一文中,他针对史书记载的成王戏言“桐叶封弟”一事进行辩证,借题发挥地批判了君无戏言一说的荒唐,讥笑把当政者言行绝对化的谬论,认为当政者言行要看重其实际效果,如果不恰当,“虽十易之不为病”;《愚溪诗序》里,他向世人述说自己命名溪、丘、泉、池等八物为“愚”的原因,借愚溪以自喻,自讽自嘲,借山水抒发了在美丑智愚颠倒的社会现实下,自己因违理、悖时而被贬斥的愤懑之情;在《三戒》这则著名的寓言中,借用三种动物,即恃宠纵骄、得意忘形的“临江之麋”,外强中干、虚张声势的“黔之驴”,仗势欺人、贪残暴虐的“永某氏之鼠”,深刻而形象地揭露了腐败官僚及其爪牙的愚蠢虚伪、逞强肆虐和缺乏自知之名的丑陋本性,以及他们终于自取灭亡的悲惨下场,切中时弊,饱含哲理。
柳宗元的思想言行有着长远的社会意义,直到今天,仍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他提出“官为民役”,与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谋而合。并且他认为官吏必须做到“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以期“讼者平,赋者均”,这不正是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公仆精神吗?柳公的这些言论思想,在当时封建集权专制的社会中难能可贵,让人不禁感叹,一千二百年前曾有那么一位有良知的好人、好官,即使其晚景凄凉令人扼腕痛心,但其敢怒敢言、积极入世的风范却永留史册,为后人景仰。
随着时代的进步,柳宗元的作品与人格散发出越来越耀眼 的光芒。毛泽东曾赞柳宗元是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见之于他的《天说》,这篇哲学论著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的论点反对天命论。广西柳侯祠门柱上书对联“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凝聚着当地百姓对柳宗元的思念之情。可见柳公身后口碑极高。
惟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情怀和抱负永驻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