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电影《焦裕禄》的人,无不为之感到心灵的震撼和洗礼。特别是焦裕禄病逝后,兰考群众自发送葬时那一幕“万民相跪送书记”的情景,更是动人心魄、感人至深。中国自古有“跪天地跪父母”的传统,而兰考群众跪别焦裕禄则说明了一个朴实的真理:一个敬重百姓的人,也一定会受到百姓的敬重。这也让人回想起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在当时风沙肆虐、许多村庄变成“乞丐村”的东山,共产党人谷文昌立下“如果我们不能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们埋葬”的誓言,带领干部群众种树封沙,造福百姓和子孙后代,于是如今出现了东山人民清明节“先敬谷公、再敬祖宗”的民俗文化。这又说明了另一个朴实的真理:一个为百姓造福的人,百姓就会永远缅怀他。
正所谓“百姓谁不爱好官”?是什么让焦裕禄、谷文昌这些“父母官”在群众心中重如泰山?因为他们都牢记着“民生”两个字并为之奋斗终生。今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指导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镜子”,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人民法院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道德情操”四个方面标准,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法官、好干警,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好各项工作,真正把百姓疾苦装在心里,把司法为民宗旨落实到行动上。
牢固树立公仆情怀,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法官、好干警。“在大雪封门的时候,咱们当干部的……要心里想着群众,他们生活得咋样?缺不缺吃?短不短烧?有没有棉衣穿?”这段话表现出焦裕禄心中强烈的公仆情怀。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法院队伍,也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人民法院的人民性理所当然地决定了司法为民宗旨,全体法官干警都要把群众利益和诉求置于至上位置,真正记在心里、抓在手中、落实到每一项司法为民措施上。怎样才能让案件当事人少跑路、多办事?怎样才能做到案件快立、快审、快执?怎样才能又好又快实现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只有把强烈的公仆情怀贯穿于执法办案始终,才能避免“迟到的正义”,使法院工作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
始终坚持求实作风,做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好法官、好干警。在电影《焦裕禄》中,刚任兰考县委书记的焦裕禄为了从根本上治理风沙问题,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闭门决策,而是到最基层、到群众中间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依靠群众智慧找到了治理风沙的“兰考三宝”。干好法院工作,尤其需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在执法办案中,要做到“以事实为依据”,就是要求法官在掌握案件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裁判,必要时还应当依法依职权调取证据,力求弄清楚法律事实,为裁判结果提供正当支持;要做到“以法律为准绳”,就是要求法官只能奉宪法和法律为真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法,严格依法裁判。另一方面,人民法院要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只有深入基层、依靠群众,才能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类解纷主体和资源,力求通过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充分发扬奋斗精神,做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好法官、好干警。李克强总理今年4月27日在重庆考察时指出,推动中国发展需要“负重前行、爬坡越坎、敢于担当、不负重托”的奋斗精神。当年焦裕禄带领兰考干部群众,冒风雪、斗严寒、战三害,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艰苦奋斗,最终改变了兰考面貌。时至今日,焦裕禄精神仍然是推动中国发展需要的奋斗精神。当前随着社会矛盾纠纷在数量上日益增多、在化解难度上逐渐加大,人民法院面临“案多人少”问题越来越凸出,法官干警工作压力越来越沉重,这些都是无可争辩的事实。面对困难和压力,唯有像焦裕禄那样拿出一种“跟老天爷拼”的精气神来,勇于负重、敢于担当、乐于奉献,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办好案件、推动工作,才能创造出一流的审判业绩,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不断净化道德情操,做有益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好法官、好干警。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扬焦裕禄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正是因为焦裕禄把自己视为“人民的儿子”,老百姓才亲切地称呼“老焦”,不把他当作“大官”;正是因为焦裕禄坚持党性和原则,坚决取消群众有意见的“特殊供应本”,才彻底消除了干群隔阂,赢得了民心。映射到法院工作中,如果法官把自己当成“官”,那么与群众势必隔阂疏远;如果法院队伍缺失了党性和原则,那么司法公信势必遭到削弱。人民法院加强队伍作风建设,就要紧紧抓住反对“四风”这个着力点,在查摆问题上下功夫,在整改落实上见成效。人民法院工作说到底是群众工作,需要每一位法官干警会说群众语言、善做群众工作,以平民情怀、亲民作风、为民行动拉近法院和群众之间的距离,就是对司法为民的最好诠释;在审判工作中秉持一颗公心,把“一碗水端平”,使案件当事人双方胜败皆服,就是对司法公正的有力注脚。
在上一个世纪,焦裕禄用短暂而光辉的革命生涯,铸就了一座永不过时、历久弥新的时代丰碑;面对这座伟岸的丰碑,任何忘记宗旨、远离甚至背离人民的“官僚”都会感到羞愧,低下高高在上的头颅。尽管时代变迁,但每看一次《焦裕禄》这部电影,灵魂就会在心底震颤一次,思想就会被深深地触动一次。一身粗布衣裳、一口群众语言、一颗赤子之心、一身浩然正气,正是焦裕禄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新时期推进司法审判事业、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树立了榜样和标杆。
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司法为民措施和行动,那么司法为民宗旨就永远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永远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和意识形态中。用焦裕禄精神践行司法为民宗旨,要求广大法官干警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的重要讲话精神,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教育实践活动、贯穿于司法审判工作、贯穿于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全过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争做焦裕禄式的好法官、好干警,在建设法治国家、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