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在工作生涯中,这件案件的处理永远会留在办案人员的心里。当当事人各自领取了民事调解书后,我们的心情都那么的复杂和激动。
周某的这件案件经过一审,当事人不服一审处理结果上诉,中级法院发回重审,已经历经一年半时间,漫长的等待已经使受害者的情绪非常地激动。受害者周某是一位环卫工人,家境贫寒,两个子女都在上大学,周某的微薄收入是家里的主要生活来源。在工作期间,周某被杨某驾驶的三轮车撞伤,杨某驾驶的三轮车没有按照规定办理交通事故第三者强制保险,杨某没有赔付能力。周某的工作单位也是事业单位,财力困难。周某上班只有不到半年时间,没有办理相关的工伤保险。周某的劳动仲裁申请被驳回,无奈以雇员受害提起诉讼,案情复杂涉及的法律问题目前仍具有争议。当面对这么多问题时,案件的调解困难重重,让人束手无策。可是周某的境况深深的触动了办案的法官。周某的颅骨被摘除,伤情非常严重,急需二次治疗,两个孩子面临辍学,丈夫已经精神恍惚,言语不清,为了给周某看病,已经债台高筑。案件历经一年半也触动了他们对法律的信任,但他们又有不得不信任法律的无奈,漫长的等待中,康复的希望也一点一点被扑灭,在无奈的漫长等待中产生的不信任,使办案人员和他们交流起来非常的困难,甚至时不时成了他们情绪的宣泄对象。可是没有委屈,只有愧疚,只有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妥善处理这件案件的决心。
谁也没有记录过多少次走进周某的工作单位及上一级的主管单位,可是当案件一点一点看到希望时,喜悦让人激动。历经一月零二十八天的时间,案件终于得到了调解。当周某的家人声泪俱下的表示感谢时,参与办案的人员谁都没有隐藏自己的眼泪,因为眼泪是善良的最本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