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微言心语
风雨冻山行
作者:陈仓法院 王连成  发布时间:2011-06-10 11:50:21 打印 字号: | |
  • 冻山
  2011年5月28日,经历了我近一年“驴行”中最为严峻的考验——风雨冻山行。

  起初的天气预报显示:“宝鸡,阴有阵雨”,凭着多次驴行的直觉,抱着侥幸的心理,大清早赴约随驴队出发了。我们包乘的中巴车转转虢镇城区,凑足了20多驴友,沿正在修缮的潘太公路进发。

  由于身患轻微感冒,加之昨晚也没有休息好,身感不适。老天爷阴沉个脸,好像并不欢迎我们这些不识时务的人,还不时地刮来冷酷的风,倍感凉意,与这初夏的节令很不协调。一路不时堵车和避让,好不惊险。车子在蹒跚在这大山里,就像蠕动的蜗牛,稍不留神,就可能抛锚或发生危险。好在我们的司机师傅技术不错,每处惊险路段都安全通过。一个半小时的行程,我们到了32公里处的上店房登山口,车子将我们送到一个采石场后,我们下车开始上山,此时我有意识的看了一下时间,9.09分。

  上山的路,有点泥泞,虽说是大路 ,被水毁得已经无法行车了 。这里的雨水充沛,路显得尤为湿滑,坡度不算很陡,天空中不时地毛来阵阵小雨,这一切对初涉驴群的众多驴友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他们全然不顾这些,却是被眼前的绿浸染了,面对各种鲜为一见的植物和美景,他们个个掏出自己的照相机,贪婪地想把这里的美景定格在自己是时空里 。

  上冻山,一路听去过的人讲,要上三道“练驴坡”(驴友们管上坡陡路长体力消耗大带有挑战性的攀坡路段叫“练驴坡”),攀上第一道笔直的坡后,就被眼前旖旎的高原草甸吸引了,气喘嘘嘘,汗流浃背的驴友们,在草地上随性而坐,有的大开八字干脆席地而躺,把自己与这自然融于一体。闭上眼睛,你去体会什么是快乐,什么叫酣畅淋漓,驴行的甘苦,驴行的收获在这里得到了诠释。你可以尽情地去思去想,你会成为一个哲人.......

  在我们沉醉的当口,天空变得阴暗起来,远处隐约传来闷闷的雷声,空气中微蒙的细雨没有能挡住登攀的脚步,沿山顶的一条开阔的斜面,我们开始了密林中的第二个“练驴坡”,这道坡完全被森林覆盖,白桦、红桦各种的乔木灌木充斥,俨然置身于原始森林。但浓密的树叶怎么也阻挡不了越来越大的雨,轰隆隆的雷声就在头顶的不远处响起,上完第二道“练驴坡”,又是一片开阔的高原草甸。眼亮的驴友开始撑起雨伞在拔草地里的高原野葱,而没有任何防雨装具的我,只好禅坐在树下避雨,等待领队的后撤命令。这时东堡的罗书记已经与另外四名强驴穿越第三道“练驴坡”成功登顶(这是后话了)。

  雨更大了,风更猛了,人和衣服已经湿透,浑身冻得瑟瑟发抖,头顶是大雨的浇泼,脚下是泥泞的山路,无处躲雨,雷电交加,危机四伏,恐惧已占领了高地,我们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感叹山里有庙,住着神仙,但我们今天来的这个冻山,四名都没有,没有神,没有庙,连个避雨的地方都没有,只有风雨交加。冻山冻山,无法考证谁为什么要起这么个丧气的名字。该不会就是让我挨冻的吧?我的心里在骂着。

  对讲机里,群主终于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大雨中下山的路可想而知,叫苦也罢,叫累也行都是没有用的,身上没有一处地方是干的,不知道摔了多少跤,人都成了个泥人,手上划了一道道血口也全然不顾了,这时候你不笑我,我不笑你 ,这场景,这形象岂一个“狼狈”了得?宝鸡的三十多个驴友也同我们一道,五十多人同时下撤,大家团结协作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人一旦动起来,就不冷了,也感觉不到什么是困苦了 ,撤离险境,下山要紧的。

  这场暴风骤雨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多,我们下到半山腰,雨渐渐停了,我们终于有个喘息的机会,此时已是下午2.00,才发现饥肠辘辘,许多人的食物还没有来得及享用呢。在一片开阔的草地上大家放下背包,拿出坐垫,摆开场子大吃起来。可别小看,还领略了罗书记带来的美味火锅呢。身上的衣服也被自己的体温暖的半干了,透支的体力得到了稍微的恢复。

  然而,这一切是短暂的,有的人甚至还没有吃完,雨又开始肆虐了,我们又是急行军式的下山,到采石场,雨实在是太大了,身体的各个角落再次湿透,我不得不在采石场的屋檐下躲了阵雨,好心的采石场工人让我们进到屋里,还为我们生火取暖,烘干衣服,闲聊中得知,这些师傅来自四川、福建,他们背井离乡,也有太多的凄苦。但愿他们好人一生平安。

  下午5.00,我们下到公路上,在河沟里洗去身上的泥土乘车,又是一路欢声笑语。6.20安全回到虢镇大本营。结束了这次难忘的风雨行。晚上,泡个热水澡,不忘群主之托,以文字记之。
来源:陈仓法院网
责任编辑:薛晓琴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虢镇南环路   邮编:721300  电话:0917-6233958  传真:0917-6233958 6233977  Email:ccqfy@chinacour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