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每天都发生着不同的故事,但并非每个故事都会产生心灵的悸动,也并非每个故事能在我的脑海打上印记,促使我敲响键盘,留下些许文字。
夜的身影在一点点的拉长,儿子绝望痛苦的眼神又一次浮上我的脑海:“妈妈,快过来,小白死了!”
小白爬在马桶里,两只前腿搭在池洞的边缘,头艰难地伸在外面,耷拉着两只耳朵,半截身体淹没在水里。看见它大睁着的一对红红的眼睛,我强烈的感觉到它还没有死,于是,赶紧拽住耳朵把它捞了出来,就在我的手指触及它耳朵的一瞬间时,一股闪电般的刺痛穿透了我的身体:“它,已经死了!”我把儿子挡在身后,不愿意他看到小白此刻的神情,匆匆地把已经僵硬的尸体放进了垃圾桶,并且迅速束紧袋口,飞速跑下楼扔进了院子里的垃圾台。整个过程如此短暂,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思维是空白的。
回来时,我呼唤着儿子的名字,久久不见他回应,客厅里、卧室里、阳台上、厨房里都没有儿子的踪影,一刻间,我几乎窒息“儿子呢?”心急剧地跳动。突然,我意识到卫生间的门是关着的,我一边叫一边拧动门锁,门在里面反锁着,一丝细微的抽泣声从门缝里传出来。确认儿子在里面,我长长地出了口气。我想安慰他,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只好静静地站在门口等待。
我理解他的心情,自从小白来到我们家,儿子就一直很悉心的照顾着它,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它抱出来抚摸一番,随后喂给它食物。有一次,儿子从姥姥家要来两根红萝卜,央求我用菜刀切成片,他说小白总是吃白菜,都吃厌了,要换换口味。有时,他会趁我不注意,偷偷地把自己的饼干、面包、甚至火腿拿来喂它,小白也似乎很乐意享受不同的美味,常常吃的有滋有味。儿子曾经自豪的在我面前炫耀:“瞧!我的小白多好说话!我当时买的时候,故意选了个肥肥的,像我一样好养!”中午放学,如果去姥姥家吃饭,儿子就再三的叮咛我记得回去喂小白。后来,他早晨就会提前问我中午在哪里吃饭,如果知道不回来,就多喂一些,告诉我不用操心了,我认为儿子是对我是否喂了小白不放心!下午回来,他会坐在沙发上看一会动画片,而这时,小白就会在儿子的肚子上,竖起两只大耳朵,左顾右盼,跑来跑去,很开心的样子。
随着小白的死,这一切都已成为记忆。
终于,卫生间的门开了,儿子扑进我的怀里大声哭了起来,我紧紧地搂住他,许久未曾说出一句安慰的话。
晚上,我拿出儿子从青少年活动中心借来的《地理百科知识》准备读给他听,儿子却要我继续读小说,从那天读了池莉的《乌鸦之歌》后,儿子就对小说产生了莫名的兴趣,每天睡前都让我读给他听,虽然,我不知道他是否能够听懂书中一些深澳的词语,理解文字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无法确信这些成熟的文字是否会对他幼小的心灵产生不良的影响,我依然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一连几天,我们母子一同畅游在小说的天地里,相同的文字,不同的感觉,在同样寂静的夜里悄悄绽放。
“咱们还是一起看《地理百科知识》吧?都好几天没看了,这个周末不是要给学校还吗?得抓紧时间看完哦!”我说,其实,我不想再把儿子带入情感世界,灌输一些理性的东西给他,尽快转移他的注意力。
“那好吧!”在征得儿子的同意后,我拿起书比以往更加神情并茂的朗读起来,儿子没有像以往一样,不时地打断我,问这问那,也没有像以往一样在读完一篇后央求我再接着读。相反,他懒懒地对我说:“妈妈,我累了,我想睡觉!”
“好吧!宝贝!乖!妈妈陪你睡!”我在儿子脸上照例亲了一下,俯在耳边轻轻地说了声“妈妈爱你!”儿子照例回报我一个甜甜的微笑,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一切都是那么平静。只是,这一夜,我没有像往日一样匆匆地离开,我分明感觉到这份熟悉与平静的后面,隐藏的不安与躁动,小白的死给儿子造成的创伤不可能就这样消失。
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的过去,突然,儿子睁开眼睛,喃喃地说:“小白不是被淹死的,小白是被冻死的,它的头和腿都在外面,我们要是回来早点就好了!”我轻轻地抚摸着儿子的脸,用脸庞在他的头上摩挲着。
“宝贝,改天我们再带一个小白回家!”我许诺到。
儿子轻轻地点了点头:“妈妈,等小白回来了,我一定会记得把马桶盖子盖好的!”儿子的泪水顺着我的指缝留下,带着淡淡的懊悔和深深的忧伤。
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儿子的成长,从小白的死。正如前几天,在儿子第一次在池莉的小说中为“死”这个字留下眼泪时一样,只是这一次,比上一次更清晰,更感人。
经历是一笔财富,苦难是一所学校。小白之死让儿子在感受痛苦的同时,更让他懂得了爱和珍惜,使他在体验中得到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