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陈仓区人民法院坪头人民法庭设于宝鸡西部山区坪头镇。法庭辖区西山六个镇,辖区东西近120余公里,总面积1336.67平方公里,人口8万余人,大小六七个火车站。法庭现有工作人员3人,其中审判员2人,书记员1人。坪头人民法庭在工作中坚持司法为民,紧紧围绕和谐社会的创建,突出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前沿阵地作用,促进辖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为突破西山的战略保驾护航。法庭多次被院党组和上级法院评为调解工作先进单位,被地方政府评为支农工作先进单位,被共青团宝鸡市委评为青年文明突击队称号,审判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巡回审判解民忧 和风细雨建和谐
由于坪头法庭的辖区在我省西部深山区,山大沟深,交通通迅不便,经济发展缓慢,主要依靠外出务工为经济来源,长久以来,西部山区就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法庭自设立以来,同志们克服工作环境恶劣和办案条件很有限等各种困难,始终能够在审判工作中坚持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他们坚持巡回审判,就地办案,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化解了一件件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纠纷,在农村营建着一片和谐的新气象。2007年6月份,周川村年逾八旬的张大娘住着拐杖吃力的爬上法庭办公的二楼上,气喘吁吁的哭诉着三儿二女对她的不孝顺,要求法庭为她的凄凉的晚年生活主持公道。法庭的法官们急忙给老人送上一杯热水,耐心的听取老人的诉求,了解老人子女的情况,制作了笔录,当即立案受理,通过电话传唤老人的三个儿子、二个女儿到庭,了解情况后,对他们进行了批评教育。随后通过村干部了解到该村不赡养老人的现象还有好几宗。为了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弘扬正气,崇尚道德,树好村风,法庭在周川村巡回审判,就地开庭对该案进行了审理,审理中法庭邀请到人民陪审员、镇政府干部、村干部一起做工作,在法律和舆论的压力下,子女们头都抬不起来,连连给老人赔不是,大女儿都50多岁了,拉着母亲哭着不松手,说:“农村风俗出嫁的女儿不管父母,现在才知道这是不对的,自己也老了,知道了母亲的艰辛,给自己的孩子要做好榜样,以后养老问题就不会出麻达了。”最后终于调解达成了协议,老人的生活有了保障,旁听的群众受到了一次法制课和道德课的教育。审判效果对这个村及附近几个村的影响较大,赡养老人的纠纷很快减少。坪头人民法庭紧紧依托审判职能,坚持快办、多调、少判的原则,注意研究和充分运用诉讼调解这一手段缓解双方当事人的对立情绪,切实做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发挥了审判工作的积极作用。法庭对有调解可能的案件要尽力调解,对容易激化矛盾的案件要全力调解,对调解不成的案件要做好说服疏导工作。在审判实践中对当事人耐心说服,帮助当事人排忧解难,平息矛盾。法庭通过调解案件实现了案件审结率、调解率、当事人自觉履行率的三高效果和上诉率、发还改判率、上访案件的三低效果,连续多年实现了零上访。为新农村的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司法为民落实处 维权扶弱扬公正
坪头法庭辖区群众经济不仅发展滞后,文化程度低,普及范围也很有限,法律常识更是懂得少。打官司,他们就不知道什么举证规则,只是传统的观念:你们法院去调查!自己的合法权益受侵害,或者就根本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坪头法庭的法官们在审判工作中,注意研究涉及三农的案件特点,根据情况尽量多的发挥释明权,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宣传法律规则,尽最大努力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避免司法技巧规则损害群众利益。青川村的毕某因为与邻居关系处理不好,多次辱骂邻居,结果他家的核桃树上结的核桃许多落到邻居家院子,往年邻居都允许他捡拾落果,可是这年却将他拒之门外。看着落在别人家院子的核桃快腐烂了确捡不回来,毕某将邻居起诉到法庭,要求法庭判令邻居归还他的核桃落果。调解中双方矛盾尖锐,毕某不能认识到纠纷是由于自己的原因造成的,不愿意认错;邻居有意要刁难毕某,不愿意调解。简单的判决了不能解决问题,而且不能被原告等人认同。恰巧,一期《人民法院报》上刊登了“掉到他人院子的落果是谁的?”讨论文章,针对农民群众认为报纸的威信程度远远大于普通法官的话特点,法庭将原告传到法庭,有意让他等,等的无聊毕某自己随手拿报纸看了起来。等他看完时就发呆了。法官们瞅准机会,对毕某进行批评教育,毕某也虚心接受了,撤回了起诉。法庭对被告也进行了劝说,由于毕某回去后主动向邻居认错,缓和了关系,顺利的捡回了自己得落果。针对农民群众不善于用运法律手段维权的特点,法庭的审判活动中能够注意保护农民群众弱势群体,法庭在审理王小琴等所诉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原告都是本地农民,文化程度低,由于事故后肇事车辆逃跑,公安机关不能认定事故责任,原告家只剩下孤儿寡母和老年的公婆,生活陷入困境,更本不知道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权益,在起诉后,法庭在审理中,多次主动用运释明权,引导原告举证,在审理中排除了说情、请客等干扰,最后在对全案证据分析认定后判决原告胜诉并执行回赔款,有力的保证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积极协调化民纷 社会责任放首位
坪头人民法庭将人民满意作为工作的目标。为了使民事纠纷不激化,法庭将工作前沿向村组延伸,建立法庭、司法所和调解组织联动机制,有重点地对基层调解组织进行业务指导、新法规宣讲,对经过基层调解组织达成的协议,依法审查,予以维持,有力地支持了基层调解组织工作,提高基层调解组织的威信。针对辖区地属山区,交通很不方便,群众来法庭到的迟、走的早的特点,为了使当事人能赶上班车回家,坪头人民法庭经常放弃午休,加班加点工作,中午吃饭被经常耽搁。法庭在巡回办案中,由于交通不便,法官们经常徒步爬山、涉水十几里,深入乡村、地头调解审理赡养、人损等易于激化社会矛盾的案件,即方便了当事人诉讼又起到普法宣传的作用,赢得了群众的好评。在2008年初大雪灾后,法庭的同志们不畏严寒和路险,加强案件的执行力度,解决了一批老大难的执行积案。残疾人苟某在接到法庭同志送来的执行款时,激动地说不出话来,激动地将感谢信和一面锦旗送到法庭。他几年来为了这笔款和家人没有少跑路,以为没有指望了。年底在得知被执行人年底回家的消息后,打电话给法庭,恰逢假日,苟某就没有抱多大的指望。谁知道法庭同志放弃休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