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微言心语
偶感于“官周率”
作者:陈仓区人民法院 梁海英  发布时间:2009-03-06 18:33:09 打印 字号: | |
  偶尔在一位朋友家的藏书中信手翻及一本古书,被书中的一段文字深深吸引:“君知否,官不与势期而势自至乎?势不与富期而富自至乎?富不与贵期而贵自至乎?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乎?骄不与罪期而罪自至乎?罪不与死期而死自至乎?”这段话是春秋战国时代魏公子牟对一位友人说的,大致意思是:当了官必然有了势,有了势便难免贪赃发财,发了财就会热衷骄奢淫逸,骄奢淫逸必然犯罪,罪大恶极便肯定会被押上断头台——这几乎成了规律,经后人总结成为所谓的“官周率”。对这段话感悟颇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联想到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开展的轰轰烈烈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三个代表思想教育及八荣八耻教育等反腐倡廉教育整顿活动,似乎两者之间有着某种内在的却又很微妙的联系。

  为什么党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坚决抵制腐败,大力倡导清正廉洁,而政府官员因贪污受贿、以权谋私致相继落马的丑闻仍屡见报端,甚至大有增长之矛头,原因何在?相信在读过魏公上面这段话之后,应该都会有所触动,魏公用极为形象、浅显易懂的语言高度概括了一个官员从辉煌走向腐败的人生轨迹,深层次地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意义,值得引起每一个人思考。

  官周率体现了世间万物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唯物辨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首先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变。官位—权势—金钱—罪恶—灭亡之间的发展变化,也难免受此规律束缚,一些人在升官、掌权后不加强自律和严格依法办事,自以为收受一点礼金,接受几次吃请,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殊不知积少成多、千里溃堤始于蚁穴?作为党的干部如果不能深刻的认识到量、质变关系,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最终必然难逃“官周率”所欲言的厄运,沦为被世人唾骂千古的阶下囚。

  官周率体现了人性的弱点。笔者是信奉“人性恶”的观点的,当然这里的“恶”并非日常生活中所理解的如十恶不赦中的“恶”,而是指人天生的自私的本性。每个人自出生之日起,就决定了他一定是自私的,而信奉人性恶的大多西方国家在这种观念指引下,建构了国家的政治、法律、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制度,旨在预防和限制人性中“恶”的一面过分膨胀带来的破坏,引导人们积德行善。这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社会制度在孔孟学说人性善的观念指导下所构建,与西方国家各项制度截然不同的根本原因。应该说笔者认为,任何为官之人,如不对其行为加以约束和限制,最终都会按“官周率”的方向发展,这本身就昭示和印证了人性“恶”的观点。

  行文至此,似乎让人感到一种难以释怀的担忧和无奈,有人不免会问:难道要避免“官周率”就只能选择这辈子不做官?事实并非如此,“官周率”有其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因素和条件制约,应该明确的是,上面的论断只是站在纯粹的理论和人性之上得出,其间还有一个量变质变的根本界限,以及通过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来积极克服人性弱点的过程。

如何打破这一定律约束?笔者认为,首先,坚持科学的人生观是远离“官周率”噩运的第一步。人生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事业和命运,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做一个对社会、对人类有益之人,只有通过平时坚持不断地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宗旨,才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防腐拒变的能力。

  其次,要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科学的选拔、任免领导干部的管理机制。要把社会上各阶层,各行各业的真正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赋予重任。2006年1月1日起实施的公务员法是国家在选拔任用干部方面的重大举措,规范了国家行政机关的人员进出渠道,打破了一批想继续通过买官卖官达到非法目的的黄粱美梦。近年来,随着国家打击贪污腐败力度的不断地深入和一批批经过严格筛选和逐级考验的优秀领导干部的上任,国家干部整体队伍已呈现出生机勃勃的良好势头。

  第三,国家要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价机制。首先引一个分苹果的故事:一个母亲给两个儿子一个苹果,让他们自己来分。究竟如何才能分的公平兄弟俩产生争执,最后母亲想出一个办法,即谁切苹果谁后选,结果无论是哪个儿子来切,他都要尽力地要切的一样大,争议由此化解。近年来,全国各地突击搞面子工程的弊端屡见媒体,对国家人力、财力、物力造成极大浪费,同时城市整体规划也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一方面,凸现了领导干部追求政绩的积极心态,而另一方面,正说明了国家评价领导干部的机制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分苹果的故事就很形象的说明了制度对结果的巨大支撑和牵引作用,一味地强调查处贪污腐败的力度,单靠开展各式各样的教育整顿活动,而不去揭示现象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如同隔墙瘙痒,是永远也达不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有鉴于此,从本质上入手,建立科学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领导干部积极性的政绩评价机制势在必行。

  第四,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权力如果得不到有效制约,就失去了权力的本身意义,就不是真正的权力,必将导致各自为政、为所欲为、弱肉强食的混乱局面。我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为了使每个公民真正地信赖党和国家,积极地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必须使公民监督政府的权力得到落实。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营造全社会全人类和谐发展的新理念全面更新和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司法终审制必需落到实处,尽快完善国家立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发表于2007年宝鸡审判第三期)
责任编辑:张进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虢镇南环路   邮编:721300  电话:0917-6233958  传真:0917-6233958 6233977  Email:ccqfy@chinacourt.org